中國大陸病媒防治服務機會與交流經驗分享
隨著兩岸經濟的發展,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將更加密切。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起,不斷的發展經濟,其各項建設突飛猛進。
本公會自西元2005年,與來自中國大陸上海市的清潔環保業者訪問團進行交流,接待中國大陸江蘇省白蟻防治訪臺團;西元2007年首次赴中國大陸深圳市參加「中國鼠害與衛生蟲害防制協會2007學術年會」,後續於西元2008年至西元2013年間多次前往江蘇、廣東、北京、福建等地交流,並於西元2012年考取中國大陸「有害生物防治員中級技術人員」證照。
在歷次的參訪交流中,發現中國大陸病媒防治業者無論在相關法令、教育訓練、技術支援、硬體設備方面均不亞於臺灣業者,尤其前3項更優於臺灣,但其管理及行銷則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應該是臺灣病媒防治業者進軍中國大陸最大也是最後的商機,日本、歐美等先進國家一旦與中國大陸取得合作先機後(新加坡泰銘能多潔公司在北京與中國大陸的合作即為一例),臺灣業者想再進入恐將時不我與。
雖然早年即有部分臺商(病媒防治業)個別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案例,但多無法順利發展且非常辛苦,若能團結臺灣相關領域的業者合作前進中國大陸,則投資成功比率將大為增加,始有放手一搏的機會。建議前往中國大陸投資時,業者須考慮之問題如下:
- 我們能做什麼,可否掌握關鍵性的東西?
- 服務目標在哪裡,市場客群在哪裡?
- 臺灣病媒防治業於中國大陸未能成功立足的原因分析?
- 去中國大陸的施力點在哪裡,是否熟悉中國大陸的相關法令?
- 如何與當地同業競爭,投資地點的設定及評估?
- 中國大陸政府之主管機關是否認同代表性,中國大陸商業、政治等文化之調適?
- 如何以中國大陸或是臺灣人民的思維觀點去看待市場?
- 與臺灣同業合作的同質性,如何議定合作模式,獲利或停損機制?
病媒防治業赴中國大陸投資之可行方案
- 資金之籌措:以設定3年立足營運並募集新臺幣1,000萬元為目標(約200萬元人民幣),或以每股50萬元,共20股來向同業及有興趣的人士發起招募(資金需求包含設立公司、薪資、房租、器械設備、週轉金等)。
- 公司之成立:應於臺灣登記設立公司並明訂公司章程,由股東推派駐中國大陸之主要幹部(經理群2至3人)負責營運並定期呈報股東會。
- 選擇合作對象:另於中國大陸同業中選擇合作對象,將臺灣資金與中國大陸資金結合為一,但主導權需由臺灣掌握,成立在中國大陸之臺陸合資企業。
- 市場調查分析:投資設置地點應再針對目前中國大陸一、二級城市進行深入市場調查,分析營運的模式與損益條件。
- 營運策略與方式:
(1) 成立臺灣及中國大陸之發貨倉庫,將品質佳且售價合理的臺灣環境用藥產品販售至中國大陸或將中國大陸價格較為低廉但品質符合標準之產品行銷台灣。 (2) 運用中國大陸人才建立消毒滅蟲部門及直屬技術團隊,做為爾後擴大營運之示範單位,並由沿海地區逐步向內地發展。 (3) 逐步瞭解周邊相關製造業,考量再投入資金建立設備生產工廠,漸由服務販售業轉入製造業,再利用前述發展之中國大陸各據點拓展販售,擴大營業範圍及項目,使服務多元化,獲取更大之營收利潤。
地點 | 優點 | 缺點 |
---|---|---|
長江三角洲地區之上海、蘇州、昆山 | 為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之中心位置,腹地廣大,且本身有3,000萬以上人口,工商業發達,水、陸、空、鐵等交通便利,居民生活水準較高,多家臺商聚集。 | 位處江南,霧期多,造成交通不便,且當地同業競爭多,工資便宜不利我方發展,生活物價指數高,導致營運成本較高。 |
福建省之福州、廈門 | 為距離臺北最近的城市,直航便利具節約運費與時效之利,亦可成為北抵上海、杭州,南達廣州、深圳等先進城市之轉運站。 | 腹地較小且全區多山,人口及產業均不若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地區。 |
珠江三角洲地區之廣州、深圳、珠海等 | 本地區為最早開放的口岸,民風較屬自由開放,且外(臺)商群聚,有利於相關產品製造,且緯度較低氣候炎熱,蟲害問題較接近臺灣的狀況;臺商組織完整凝聚性強。 | 地理位置過於偏向大陸南方,較難形成交通樞紐之地位。 |
杭州 | 人民平均所得高,生活富裕,為中國大陸病媒防治業者所得最高的地區。 | 非一線城市,相關資訊較少。 |
結語
兩岸隨著雙方政府日趨開放的政策與市場,關係會更加緊密,但同時雙方之病媒防治同業發展亦將出現市場競爭及搶食的現象,甚至造成不合理的惡性競爭。臺灣業者若能利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起飛之勢,以臺灣優異的品質管理及產品技術,結合中國大陸人力及各項資源,在中國大陸本業尚未發展成熟之際,即得以在當地占有一席之地,若非此時將待何時,最重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參與。
就本公會對中國大陸現況瞭解,於中國大陸的臺灣同業多為獨資或少數人集資,其無論在觀念、資金、管理技術、人力、器材後勤支援及當地人脈關係等均不夠充沛,發展速度及規模有限。
此外,因中國大陸人工薪資較低廉、相關設備器材昂貴及法令、人脈關係等因素,臺商競爭力遠不如中國大陸之同業,經營起來相當辛苦。如與中國大陸市場之同業夥伴或個人有興趣者集資合作,較能形成強而有力的團隊後盾,再向中國大陸進軍投資。